专栏 > 大师之雾

马奎斯以一生赎回的孤寂

马奎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是一个魔幻的代名词,在南美洲、在世界文坛,都建立了自己明确的标杆,以小说创作艺术,语言叙述境界,用一代的文字震撼跨越两个世纪的读者,感动了上千上万的书迷。他的文学可以用来说服对自己国度历史的辩论,用语言来深化文明,当然,他也用文字来赎回一生对孤寂最深的感悟。

南美洲作为西班牙发现的新大陆及殖民地,长期贯彻了殖民者带来的本土结合欧洲文化、天主教,充满包容和多元性,加上融会贯通丰富的印第安部落文化,包括神话、神秘学、传说、巫术,甚至是通灵术,这些都促成南美洲呈献一种柔和野性文化的光怪陆离现象。这些特征在马奎斯的旷世名作《百年孤寂》长篇小说中,淋漓尽致地发挥,让整个小说背景涌现缤纷色彩,最终形成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大宗。

马奎斯在巴黎展开文学生涯。(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记得中国小说家莫言在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曾说,他是在1984年第一次读《百年孤寂》,当时给他带来整个心灵的震撼,感悟到原来小说可以这么写。这意味着莫言的小说确实受到马奎斯文风的启发和影响,特别是《红高粱》的小说结构、叙述和布局,可说是对哥伦比亚出生,同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奎斯的敬意。

喜欢阅读小说和创作的人,对《百年孤寂》这本奇书应该都会爱不释手,而我本身也是在1990年赴台湾屏东念书时,第一次接触这本长篇小说。每个人在一生中或许都有本身的阅读黄金时期,我的这一段时光就是在屏东延伸到台北,大量接触文学作品和阅读。

我在台湾念书期间,因经济能力无法像其他侨生在寒署期都办机票返国过节,这些假期我只有留在农场或工地打工,刚来念书时因人生地不熟,逗留在学院过冬,面对偌大清冷的校舍,我这时唯一的陪伴物就是这本《百年孤寂》;一个人在食堂展读,一页页走入马奎斯的荒谬和神秘世界,晋身在小说的氛围而忘返。也可以这么说,马奎斯让我提早接触孤寂的感受,同时学会和孤寂相处的方式。

《百年孤寂》一书,成为世界文学的共同遗产。(图片来源:作者)

马奎斯1927年出生在哥伦比亚小镇阿拉卡塔卡,2014年逝世于墨西哥市,在他87岁人生中,除了生于斯的哥伦比亚和死于斯的墨西哥,他长期都在欧洲工作生活、参与社会活动、写作和展开文学生涯;他小时和外公同住,其外公是上校,参加过两次哥伦比亚内战,而外婆则是辛勤的农妇,对南美洲的传统神话故事很熟悉,这一段生活经历对马奎斯的小说创作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小说家叙述故事的潜能。

马奎斯20岁时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念法律,并爱上文学创作,这段时期他展开了自己的黄金阅读时期,而且,大量阅读了西班牙黄金时期的诗歌,因此,从他创作一本本成功且好看的小说中,除了情节吸引和故事张力外,更重要的是文字优美,充满诗意,这与他长期浸浴在诗歌阅读有关。

马奎斯的中短篇小说皆是极品。(图片来源:作者)

我后来阅读他多本小说著作,对他的中篇和短篇小说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是《异乡客》和《马奎斯小说杰作集》,几乎每一篇都是精品,善用多变的人性、细腻观察,抒情成文,其中《异乡客》含12篇短篇小说,都是以流落在欧洲的拉丁美洲人为主角,写出他们经历战争、穿身欧洲文明的身影,也带出作者本身在青年时旅居欧洲的阅历。

至于《马奎斯小说杰作集》含9篇小说,更展现出一个天生很会说故事的大师所提炼的成果。我阅读的都是台湾出版的中译版,包括《异乡客》由宋碧云翻译,时报出版,而《马奎斯小说杰作集》和《百年孤寂》由杨耐冬翻译,志文出版,不过由于2011年中国正式取得授权后,这些作品就不再重印,成为我和大师共同感受孤寂的小小纪念册。

延伸阅读:方路专栏《大师之雾》其他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5 / 5. 评分人数: 14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方路

原名李成友,六字辈,身兼记者、作家、诗人、摄影人、投身文学创作、教学与出版。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