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一名文人的诞生—— 从作家到战士:郁达夫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浪漫优美,真情流露,这些句子出自郁达夫的《故都的秋》。郁达夫生于富春江,魂断南洋,曾在新加坡三年两个月,就足以成为马新文坛重要启蒙者,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名真正的文人。

郁达夫,原名郁文,1896年在浙江富阳出生,是家中幼子,上有两个哥哥。原为书香世家,但自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渐渐没落家境贫困。郁达夫三岁时丧父,家里全靠母亲一人支撑,虽艰辛但依然确保三个孩子全都接受良好教育。郁达夫九岁就能写诗,十五岁开始撰诗投稿。中学毕业后以官费到日本留学,考入东京帝国大学(今东京大学)经济科。读大学期间,郁达夫酷爱阅读西洋小说。

二十五岁的他以自身为蓝本,写下小说《沉沦》,叙述一位中国青年在日本留学的孤独与性苦闷,以及对中国软弱的无力诉求。小说中的自我暴露和大胆剖析青年对灵肉结合的欲望,在中国出版后震撼了整个文坛,出道即巅峰。他的写作风格追求浪漫主义、艺术至上,被文坛称为“颓废派”作家。但郁达夫笔下浪漫的、失败的、郁闷的青年,恰恰就是当时中国年青知识分子的最佳写照。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除了文学上的争论外,将郁达夫推向风口浪尖的,就是他的婚姻。郁达夫留日期间曾暗恋过一名日本女孩,但最终因弱国的自卑心理而放弃。暑假回国,他迎娶了订婚多年的同乡女子孙荃,完成这段父母之命的婚姻。孙荃婚后生下二子二女,为长期奔波在外的丈夫照顾母亲,养育孩子。这段平淡的婚姻并无过错,但没有爱情,无疑是狠狠地打脸了追求个性、追求自我的郁达夫。

左为郁达夫与原配夫人孙荃的合照,右为郁达夫与王映霞的合照。(图片来源:百度)

1927年,三十一岁的郁达夫在上海遇见了芳龄十九的王映霞。当时的王映霞明眸皓齿,有“杭州第一美人”之称,是一个年轻貌美的新时代女性。郁达夫对王映霞一见钟情,坠入爱河,将家庭、事业一切都抛之脑后,展开猛烈追求。王映霞原本也已有婚约,但还是折服于郁达夫的才华和热情。最终,郁达夫与原配孙荃分居后,在上海与王映霞同居结婚。

自古文人多风流,但要像郁达夫那样对爱痴狂的,还真是少见。这段惊天动地的爱情如果发生在今时今日,郁达夫一定是“渣男”,被搬上网络公审。但在那个时代却被视为新时代男女追求自由恋爱的爱情佳话。

然而,在那动荡年代,这位个性鲜明、勇敢做自己的作家注定前路难行。力求自由解放的他无法融入当时旗帜路线分明的左右派阵营,处处受敌。于是,他先后应邀到浙江、福建担任公家闲职,经常饮酒宴客,一方面满足喜欢交际的王映霞,另一方面借醇酒女人避世。郁郁不得志的他多次酗酒离家出走,也因王映霞与其他男人来往而争吵,夫妻两人貌合神离。

“能说‘失节事大,饿死事小’这话而实际做到的人,才是真正的文人。”

1938年末,郁达夫接受《星洲日报》的邀请,携带王映霞(一年多后因离婚离开)与儿子郁飞前往新加坡担任副刊主编。他主编的副刊关注马新本地文学发展,强调南洋文化特点;同时竭力提拔本地作家,鼓励马新两地青年写作。郁达夫的到来不但推动了马新文坛的兴盛,还左右了当时两地中文文学的发展方向。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郁达夫母亲饿死,大哥被日伪特务杀害,让他失去了两位最重要的亲人。这时国破家亡、妻离子散的他,反而更坚定了他以笔代刀对抗敌人的决心。在新加坡的三年又两个月内,郁达夫发表大量时评和政论。新加坡沦陷前,他亲自领导新加坡文化界的抗日活动,组织星洲华侨义勇军。这时,他的自我不再是个人,而是个人与国家民族命运的结合,完成了作家到战士的蜕变。

新加坡沦陷前夕,郁达夫与一批抗日文人乘船撤离到印尼。郁达夫辗转前往西苏门答腊的巴雅公务(Kota Payakumbuh),化名赵廉,开办赵豫记酒厂,娶了当地华侨女子何丽有为妻,掩人耳目。期间因被发现通晓日语而被迫为日本宪兵队担任通译。这段时间嗜酒如命的郁达夫身为酒厂老板却滴酒未沾,因为他害怕酒后失言暴露身份。然而其身份最终还是在汉奸的告发下被日军知道。

郁达夫一生著作无数,小说、杂文、诗词、游记、日记、政论,无一不是在记录自己的一生。(图片来源:百度)

1945年8月15日,日军投降,二战结束。本以为终于守得云开,但由于郁达夫曾经担任通译,日本宪兵队担心罪行被揭露,于是将他骗出家门秘密杀害。幼女在他失踪的第二天出生了,但他从来没有机会看见。

“便欲扬帆从此去,长天渺渺一征鸿。”

郁达夫一生著作无数,小说、杂文、诗词、游记、日记、政论,无一不是在记录自己的一生。郁达夫以小说闻名,但他的小说不如杂文,杂文却不如诗词,而且是旧体诗。一位新文学作家最擅长的竟然是旧体诗,就如接受父母之命又要自由恋爱的他,本身就是一个矛盾。

从少年的浪漫放任,中年的避世闲情,到晚年的坚决不屈,他将文人的一生活成了一首诗。

可惜的是,故都的秋还在,但南洋再无郁达夫。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3 / 5. 评分人数: 22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林家豪

博物馆主任。博古通今,知书达理,喜爱美食更爱烹饪,似百年前穿越而来的古人。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