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大师之雾

波赫士的阿根廷盲眼泪

波赫士(Jorge Luis Borges)接近60岁时,双眼宣告失明,他的父亲波赫士‧哈斯对文学充满憧憬,是执行律师,不过也因眼疾视线衰弱而放弃从事法律事务,波赫士的眼盲,很大程度是来自家庭的遗传,这对父子拥有同样的作家梦,同样在近晚年时走向迷宫似的盲旅。他是阿根廷的文学家,也是南美洲的文学骑士,1899年诞生在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一生从事文学创作,主要以诗、小说、评论和翻译传世,作品影响南洋洲的文学生态,同时改变了世界文学的潮流,尤其是他的作品风格明显,以哲理、变幻见称,不断在文字的旋涡深钻,开出自成风格的隽永文字。

波赫士15岁时(1914年)和家人迁居瑞士,开拓他的文学新旅,在欧洲多年,到许多国家学习和交流,也在这时期接受欧洲兴起的超现实主义洗礼,文风创意前卫,更把喜爱的作家,例如卡夫卡乔伊斯等文学大师介绍到阿根廷,催生了南洋洲的魔幻现实主义(Realism Magico)风潮,可以这么说,波赫士对这块南美大区域的文学气候,带来很大的贡献。

波赫士和卡尔维诺,1983年在罗马交流。(图片来源:搜狐网)

我是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接触波赫士的作品,那时我刚从台湾返马,初到吉隆坡工作,对他的诗特别著迷,有相当长的时间,在周假工作之余,都会带上波士的书到吉隆坡火车总站定点阅读,在充满古扑斑剥的建筑物一页页展读,有时聆听一列列进站的火车夹著的邻近的回音,火车出站,我在月台的木椅上彷彿阅读著远去的心声,直到车影消失的车站转弯处。

现在回看本身的阅读和创作经历,这段时期保留了两首诗,写给波赫士,其中一首是〈孤独的使者〉,另一首是〈玫瑰园主〉,都是写在1996年,这或许是我和波赫士最亲近的时刻。

我取下一站迷宫之书
昨天还摆在黄昏书架
未完成的出口
老者只抵达
半边永恒

这是〈孤独的使者〉的其中一段诗行,可见那时接近波赫士以迷宫文体建构起来的世界,很适合盲者徘徊其中,或许是这位文学大师早已有预感,其晚年会跟随父亲后尘,视力衰弱、消失,因此很小就开始饱览群书,学习多种语言,12岁时就开始用英文读遍莎士比亚著作,他的家里更有像图书馆的藏书,沉浸在书海中,这对他后来的成长带来很大的影响,在56岁(1955年)时受委为阿根廷国家公共图书馆馆长,坐拥书海,不过这时距离他全盲时,剩下4年。

台湾商务出版《波赫士全集》中译本,完整呈献作家的文学面貌。(图片来源:作者)

波赫士是罕见的博学家,在文学创作所涉及题材广泛、深入、细腻,甚至是形而上的叙述架构,含哲学、美学、辩证和论述,他另一个文学成就是开拓虚拟世界的书写,开发人类想像的极限,释放像幽灵自由无束的创作空间。

他的文学理念在上世纪的世界文学,虽然与主流有些格格不入,但在语言和叙述的探索,却走出自己的风向,建立了精神对抗混乱的世界。他的文学创作技巧主要能以密度掀开令人目眩的情节,主张开放自由的句子避开文字的拥挤,以短小、可触及的叙述造就精确的文采,这算是波赫士一生泡制的秘方。

波赫士西班牙语英译诗集,企鹅版经典读本。(图片来源:作者)

波赫士具备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条件,甚至多年获得提名,但一生徘徊在诺奖门外,这无关他的文学水平,更大可能是他偏向保持的政治立场,导致错过桂冠,这也算是他为世界文学保留了一滴阿根廷的盲眼泪。

延伸阅读:方路专栏《大师之雾》其他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5 / 5. 评分人数: 7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方路

原名李成友,六字辈,身兼记者、作家、诗人、摄影人、投身文学创作、教学与出版。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