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电影记事

夺宝奇兵、外星人、大白鲨……梦工厂代言人史蒂芬·史匹柏

我中学时期很迷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的电影,特别是《夺宝奇兵》(Indiana Jones)系列,那些追逐场面和寻宝过程,丰富了我对电影的想象。可以这么说,是他让我爱上电影这个媒介,它的娱乐性和教育功能,甚至超越了课本所能学到的。

史匹柏对我最大的吸引力,就是用电影完成梦想,无论是《夺宝奇兵》、《外星人》(E.T.)还是《大白鲨》(Jaws),都能够让你有一种梦想成真的感觉,而他的电影正好就是一个又一个梦工厂,让年轻的我深信不疑。

▼史蒂芬·史匹柏最新作品《夺宝奇兵5:命运钟盘》即将在2023年上映。

他在12岁时就已经用父亲买给他的8毫米摄影机拍出9分钟的短片,17岁进片厂见习,22岁获得环球影业(Universal Pictures)一纸导演合约,成为70年代荷里活新浪潮其中一名健将。由于从小就懂得拿摄影机拍摄周遭生活,加上热爱看电影,年轻的史匹柏很早就知道如何捉住观众的注意力。他早期电影中的追逐场面明显带着卡通式的节奏,一气呵成的连贯镜头在《夺宝奇兵》系列达到了巅峰,跟拍和剪接的镜头至今百看不厌,并且被不少冒险动作片模仿。

我是后知后觉,原来儿时观看的大白鲨电影《Jaws》才是史匹柏的成名作,更加不可思议的是,那条吓坏我的大白鲨竟然只是用人手操作的塑胶复制品,全凭精彩的画面剪接和紧张的配乐,仅仅看到海面浮出鲨鱼的背鳍,就已经把观众弄到手心冒汗。反观如今的特效把鲨鱼变得更大游得更快,也复制不到当年银幕上的强大张力。

▼《大白鲨》电影预告片。

保持童心是史匹柏另一个特色,在他的电影里,小孩永远都受到眷顾,是成人世界的见证者,这样的安排让他被批评过度天真和滥情,但是在我看来,那是一份信仰,所以《太阳帝国》(Empire of the Sun)的小男孩克里斯汀·贝尔(Christian Bale)的二战遭遇、《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一直尖叫的小孩、《外星人》骑着飞天脚车的孩子、《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在黑白人群中穿红衣的小女孩、《人工智能》(A.I.)被复制的小男孩,全部都印象深刻地烙印在脑海里;因为这些孩子的出现, 电影才有了希望。

我一直觉得史匹柏科幻电影中的科技比较实在,是可以在不久的未来实现的,并非炫目式的天马行空。

《少数派报告》(Minority Report)里面的预知能力虽然抽象,但整个系统的背景设定都可以实体化;《头号玩家》(Ready Player One)的虚拟实境已经在现实中研发,他要讨论的是一旦这些科技得以实现,后续所会引起的道德问题,这才是电影的核心。即使是由他出品的《回到未来》(Back to the Future)三部曲,也同样在探讨类似的主题,而成为80年代电影的主流。

▼《辛德勒的名单》电影预告片。

论电影票房成就,史蒂芬·史匹柏在荷里活名列前茅,37部电影在全球累积106亿美元,大部分都是科幻和冒险题材,绝对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商业片导演。

他的必杀技就是观众的代入感,从近身跟拍到大远景,他完全让观众体会到大制作的氛围。回想首次在《侏罗纪公园》看到栩栩如生的恐龙,《世界之战》(War of the Worlds)地球被袭击的末日景象,《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无比真实残酷的全景式战场,有哪一个不是叫人看得目瞪口呆的。

在取得巨大商业成就的同时,他也没有放弃本身对艺术的追求,犹太家庭出生的他,拍出纳粹大屠杀事件的《辛德勒的名单》;也因为对战争的反思,执导了悲壮的二战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两部电影前后为他拿下两座奥斯卡最佳导演奖。还有探讨黑奴世界的《紫色》(The Color Purple)和《勇者无惧》(Amistad),都是他个人追求的境界。

受到父母离异的影响,史匹柏的电影经常流露对家庭至上的向往,也成了观众的精神寄托,无论是灾难片《世界之战》还是奇幻电影《圆梦巨人》(The BFG),都有很明显的迹象。

▼《林肯》电影预告片。

他后期的电影渐渐延伸到他关心的政治题材上,于是出现了以巴人质危机的《慕尼黑》(Munich)、美国废除黑奴制度的《林肯》(Lincoln)、冷战时期的谍战片《间谍之桥》(Bridge of Spies)、华盛顿邮报揭秘白宫文件的《华盛顿邮报》(The Post),票房不再是首要考量,去年还翻拍曾经启蒙他的歌舞片《西区故事》(West Side Story),今年推出本身的半自传电影《法贝尔曼》(The Fabelmans),走到了电影人生的另一个阶段。

史蒂芬·史匹柏也许不是最伟大的导演,但绝对是影响力最深远的电影人,想想看一个没有大白鲨、外星人、侏罗纪恐龙、印第安那·琼斯(Indiana Jones)的荷里活,将会少了很多梦想和乐趣,他才是梦工厂真正的代言人。

延伸阅读:陈伟光专栏《电影记事》其他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5 / 5. 评分人数: 8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陈伟光

马来西亚资深剧场人,影痴与音乐发烧友,先后创办《剃刀实验剧场》和《戏剧家族》,发起《黄火》和经营槟城地下音乐基地Soundmaker。曾任职槟城光明日报副刊主任,先后在各华文报耕耘艺文专栏。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