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鹏程万理

为什么香港警察会追打落单的示威者?

在反送中的示威事件中,好几位全副武装的警察,以警棍围殴落单的示威者。这不是单一个案,还有其他,包括对记者开枪、对围聚在中信门前的人群发催泪弹等等。舆论、社媒对警方的暴力行为大力谴责,你是否也和我一样纳闷?为什么香港警察会这样?

我们对香港警察印象向来不错,尽管并不在香港生活。印象何来?归功于多年来的香港影视作品,我们对廉政公署的信心,甚至超过本国的反贪委会。所以,香港警方居然也会过度使用暴力,十分让人讶异。可是,我们一直从市民的角度来看,也许很难明白警察的行为。

(图片来源:网络)

“1971 年,美国军方资助史坦佛大学的金巴多教授研究狱卒和囚犯间的冲突。金巴多筛选了24人,多是中产階级,都没有犯罪记录,一半扮演狱卒,一半扮囚犯,用大学地下室充当监狱。这试验原打算为期两周,金巴多定下模拟监狱的规矩。狱卒有制服警棍,戴墨镜免和囚犯有眼神接触。囚犯有编号,不能再呼其名,自由受限,身份也没了。

试验的第二天囚犯就开始搞对抗,狱卒竟用灭火器攻击他们。此后,狱卒施用各种手段折磨、惩罚囚犯,像睡地板、隔离、赤裸、不许清理牢中粪便等等……当金巴多告知大家试验结束时,竟发现狱卒满脸失望。他的结论说扮演狱卒和囚犯的人都已“内化”了其角色——真的觉得自己就是狱卒和囚犯。

人的行为不全因个性,环境有巨大影响。那监狱明明就是虚构的,狱卒和囚犯明明就是演员,清清白白的上班族在特设的环境和游戏规则底下,完全埋设了本来身份和个性。”(摘自《杂乱有章》周若鹏)

如果虚构的角色扮演尚且对人的心理有重大影响,试想象你真的是警察,身处示威现场执行任务。你的部队只有数十人,面前是黑压压的群众,媒体说人数达百万。他们群情汹涌,口号震天。

他们真的手无寸铁吗?会不会有谁暗藏小刀?就算没有,如果群起来攻,你的部队像是面对海啸的小岛,瞬间就会被淹没,你感觉个人安危受威胁。你无疑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执法人员,那些训练教你在混乱中稳住情绪,但是,你也从来没有面对过数十万人的场面,下一秒的变化会是怎样的呢?你心底有难言的无助。

于是,上级的命令便是必然的依归。上级说开枪,毫不犹疑的必须开枪;发弹,则必须发弹。希望每个动作,都能逼散人群,尽早结束危机,好让你能安然返家,回到父母妻小身边。

这一刻,你和你立誓保卫的市民,是对立的。

当冲突近距离发生的时候,肾上腺素狂飙。你看见同侪拉倒示威者,用警棍击打他,你想也没想便参与,只觉得必须完全制服眼前这位示威者,让他无从反击,也好让周围成千上万的人不敢轻易靠近。这一刻,政治正确与否、是对是错,你完全没有时间空间考虑。

待事件结束,终于安全回家以后,你回想自己的行为,好像不妥,但在那当下似乎又是合理的。你有点后悔,感觉很矛盾,因为其实你也反送中。

警方的暴力行为正确吗?应该谴责、追究吗?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事,不是我想探讨的。难道要同情使用暴力的警察吗?这也不是我的意图。我只是想做个换位思考的试验,因为在这复杂的世界里,许多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的。

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3.3 / 5. 评分人数: 33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周若鹏

专栏作家。著有诗集《相思扑满》、《速读》、《香草》,散文集《突然我是船长》、杂文集《杂乱有章》与《男人这东西》。

我有话说
3 条评论
  1. 按你的逻辑西方天天有游行抗议,有些国家还是允许持枪的,不知道要死多少人了。你收了多少钱在这里洗地?

  2. 看待一件事情能不能完整的看待,全面的看问题,拿一件的结果来造摇就是你们惯用的手段。你们就是所谓的正义使者,不去看事情的起因,评个人观点就化身正义使者来维护所谓的正义。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