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访问有深度·内容有温度
16
OCT
2025
首页
专题
特写
人物
企划
Open menu
原乡柔情3:槟城纪
原乡柔情2:霹雳行
原乡柔情第1季
一桌饭·一席谈
和
百年中总·共商共赢
承·创——隆雪华堂百年堂庆系列
人生直播第三季
人生直播第二季
人生直播
宗乡情浓
电动车时代降临
后企之秀
好孕程
福聚大马,建业全球
倾听马来西亚
不同凡飨
作家的作家
视频
Open menu
专题
人物
资讯
随便问问你
琪遇记
心心知我心
网红十分红
非常访问
工具人
啊叭咔吧KakMei
传召大人物
播客
专栏
网热
Open menu
大马
国际
资讯
Open menu
商讯
人文
文旅
艺文
华社
娱乐
影视
文教
健康
书香
更多
Open menu
分享
读者观点
自媒体
荧光笔
媒人在乎
戴祖亿
李伟康
联络我们
简
|
繁
编辑推荐
我们是否真的理解孩子的混沌世界?
在学校喊“Saya Benci Buli”有用吗?
国民党党魁之争,谁能助蓝营重夺政权?
特朗普计划下的加沙前景如何?
郭强生:文学没有思想,只是娱乐!
儒学新章《南孔》音乐剧亮相大马
【匠心匠言】在束手无策的哀伤中寻找光
最新
影音
|
随便问问你
读STPM有用吗?
网热
|
国际
英美制裁跨国网诈首脑 揭太子集团诈骗帝国黑幕
分享
教育的缺口,不在成绩,而在“人”
专栏
|
某君说
当道德只是恐惧:从校园杀人案看伦理教育的失落
分享
校园杀人案:嗜血的媒体,盲目的群众
网热
|
大马
校园命案震惊全国! 悲剧酿成谁之过?
分享
悲剧之后,我们还在喊“Saya Benci Buli”?
全部
资讯
TEDx茨厂街2025年会“乘風破浪GRIT“圆满落幕
林连玉基金“一颗种籽”小学生华教故事半日营
《长者的馈赠》系列活动:60年代大马戏剧的探索、记忆与再造
卢巧音《时间线II演唱会2025—马来西亚站》门票放送 结果出炉!
世界不动产联盟大马分会金禧晚宴:承前启后,扬帆远行
更多
视频
读STPM有用吗?
STPM是否仍具价值?各源流升学途径有着哪些差异?学生对自己的选择感到后悔吗?让我们来听听在籍学生的想法。
随便问问你
|
朱家怡 · 阮敏瑞 · 余坤恬
周金亮:我只想把我的歌写好
人物
|
朱家怡
不读STPM可以吗?
随便问问你
|
朱家怡 · 余坤恬 · 阮敏瑞
【“你好!中国”系列3】品牌背后的热情,一份可触可感的生活叙事
专题
|
编辑部
“砂煲罂罉”当敲打乐器的戴俊威
人物
|
阮敏瑞
更多
专题
【微塑料入侵(下)】从回收到再生,我们该如何主动破局?
便利店的包装袋、网购商品的气泡膜、路边摊熟食的外带盒……面对无处不在的塑料,你可能也曾尝试过“做点什么”:把塑料瓶洗干净、认真分类丢进回收桶。可最后呢?它们真的被回收了吗?
专题
|
朱家怡
【微塑料入侵(上)】从超市到肠胃,我们吃下了多少塑料?
专题
|
朱家怡
【我没人姓】我姓神,但我只是个普通人——神建华
专题
|
余坤恬
【精酿啤酒之恋(三)】在精酿酒馆,年轻人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酒文化
专题
|
梁馨元
更多
主题精选
<
>
内容推荐
专栏
某君说
|
陈奕君
当道德只是恐惧:从校园杀人案看伦理教育的失落
十四岁少年持刀杀害十六岁少女,举国震惊。但我脑中浮现的,是一个更根本的问题—— 从小到大,是否有人真正教过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杀人?为什么不可以强奸人?为什么不可以霸凌人? 没有的。
情绪有价
|
张志伟
从网络到校园,我们是否真的理解孩子的混沌世界?
每个时代有他的美好和苦难的,但我们都不是神,无法完全拯救孩子,只能尽力的学习,并提供孩子力所能及的协助。
匠心匠言
|
郭思彬
在束手无策的哀伤中寻找光
“他才刚刚离开,我怎么可以有松一口气的感觉?” “大家都陷在死亡的哀伤中,我怎么可以有开心的情绪?” “都过了那么久了,你为什么还不走出来?” 以上的对话,有人在自责,有人在指责,无论是哪种语境下,都是对丧亲者说的话。面对死亡,我们是否有资格开心?而我们又要承受这份哀伤多久才能“走出来”?游走在生死辅导这些年,这是我最常听到大众对“哀伤”的理解。 有些家属在经历长时间照护后面对亲人的离开,一瞬间会有“松一口气”的感觉,可随之而来的是满满的罪恶感——我这样是不对的,我不可以这样。 有人在葬礼上聊到了一些开心的话题,但立马就会换来自我检讨:哀伤的时候怎么可以有其他开心的情绪? 有些人已经离开这个世界好多年,但旁人总是会劝诫他:你为什么还不放下?你为什么不能正面一点? 有太多家属告诉我,他们应该“走出”哀伤,所谓“走出来”在他们眼里就是:我以后再也不会有感觉、我再也不会流泪。若是这些情绪再次出现,那意味着一种脆弱的表现,或是因为自己没有好好处理,才会出现“不应该”的情绪反应。 可当面对和逝者相关的日子里,想起父亲的沉默、想起母亲的菜肴、想起再也没有办法为他/她庆祝生日……复杂的情绪又像海浪一样涌上来。这难道是因为自己没有好好的处理情绪才会出现的后遗症吗? 不是的,事实上哀伤有时候就像海浪一样,它会退,但也会在某些时候因为触景伤情而浮现,这些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如果没有爱的话,我们不会对另一个人的失去有感觉。 哀伤不是洪水猛兽,我们不一定要解决它、消灭它、或是转换它,或许我们对哀伤的理解都错了。 我想要还给哀伤一个原貌。 从大学辅导室走出来 我原来在一所大学工作,是一个朝九晚五在辅导室陪伴学生的辅导员,工作六年以后,现在的上司向我发出邀约。2018年,我正式加入孝恩集团,进行辅导与咨商工作。 从前辅导工作只在大学的小小辅导室里进行,而殡葬业的辅导工作随时随地都可以展开,在医院里、在葬礼上、在家属家中、或是简单一通电话,都是我们服务的方式。相较于大学里固定的对谈模式,对于哀伤辅导,我们可以用更开放的方式来进行。 在国外,辅导总是强调“把问题说出来”,但在亚洲尤其面对生死课题上,我们更习惯于闭口不谈,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我们需要允许更多元的方式来抚慰丧亲者的哀伤。无论是谈起彼此之间的日常小事,或是陷入情绪反刍般不断重复着刻苦铭心的回忆,都是属于他们的方式。 很多时候,丧亲者需要的不是一场严肃的对话去剖析“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相反,仅仅只是借一双耳朵就已经足够,或是我们的存在本身,就已经让他们感受到了心灵上的陪伴。 哀伤不见得需要“辅导”,有些人只要有一个人、一个空间、一双耳朵,给一些时间,就已经足够。 在殡葬行业游走近七年,不仅仅是工作模式的多元,同时也让我知道,面对死亡的哀伤,可以有其他的情绪出现。 我们总把哀伤和悲伤联系在一起,但悲伤(sadness)仅仅是其中一种情绪,任何形式的失去,都会带来哀伤与失落(grief and loss)。哀伤带来的其他情绪还包括愤怒、自责、或是食欲不振等等的生理反应。 死亡会带来哀伤,但哀伤带来的不仅仅只有泪水。当家属们开始诉说自己和逝者之间的经历,那些回忆背后,是温暖的、快乐的,尽管现实依然沉重,但其实我们可以不用带着负罪感来接纳这些情绪。当我们愿意更深入地去接触的时候会发现,这些情绪背后的美好,也会浮现出来。 其实我们可以带着这些偶尔浮现的情绪继续生活下去,好好过我们的生活。 哀伤抚慰不是一个人的责任 回想从前在大学辅导室工作的时光,原以为辅导便是一个人面对学生独自战斗的工作,但是在殡葬行业的这些年,才让我惊觉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无论是最早接触家属的礼仪师、将逝者最好的状态呈现出来的大体护理师、或是丧礼期间时刻关注家属的殡仪师,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共同的照顾着逝者,每一件被认真对待的事,都是对丧亲者的抚慰。当哀伤抚慰不再限制于“某个人”的责任,这个行业就会出现越来越多可能性。 曾经有个老太太在伴侣的丧礼上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所有到场给予帛金的宾客都能得到回礼。一开始我和同事们都不太了解老太太的用意,后来才知道老爷爷生前是一个非常注重回礼的人,在同事的帮助之下,老奶奶也顺利延续了老爷爷的精神,这无论是对逝者或是家属都是很大的安慰。 跨部门的合作一起去支持一个家庭,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丧礼上不只藏着丧亲者的心意,丧礼本身对丧亲者的意义也何其重大。我陪伴过许多家属经历他们至亲的丧礼,看着丧亲者和兄弟姐妹一起进行一个个传统又复杂的仪式,再看见逝者的亲友们赶到现场一一慰问,心中很是羡慕。 我的爸爸因为感染新冠病毒而逝世,在特殊时期举办的丧礼被要求一切从简,外地的亲戚无法抵达现场,陪在爸爸身边的也就只有我们三位兄弟姐妹,和一位进行仪式的法师。只有四个人的丧礼,快速、仓促、不真实。 后来我才知道,那些曾经以为繁文缛节的仪式,都是为丧亲者特意留下的时间,让我们去整理、接受、沉淀。不管是瞻仰遗容,或是亲友单纯地到场和家属说几句话,这些东西对一个丧亲者来说,都是提供情绪流动的时间。 死亡总是来得突如其来,而仪式的进行是一种缓冲,既是对死亡的接受,亦是对情绪的抒发。 死亡结束了生命 却不是关系的终点 当辅导工作回到个人身上,当然会独自面对丧亲者的时刻,身边的朋友都认为陪伴的过程就好像掉进了无尽黑暗的无底洞。面对死亡课题固然会带来沉重,却不是全然负面。 曾经有个家属跟我说,“谢谢你陪我一起走进黑暗,在黑暗的时候,我才能看到一丝丝光芒。”这让我相信,死亡不是一切的结束,它只是结束了生命,却不是关系。我们陪着家属走进黑暗,却只有在黑暗中才会找到光芒,那是让自己前进的动力和希望。 失去带来的撕裂感是真实存在的,给一些时间,哪怕是重复说同一段经历,家属和逝者的关系会因为一次又一次的诉说而拼凑起来,回忆回来了,死亡的伤感之外的情绪也会一并回来,生者和逝者之间的连接,不再只有失落感,还有几乎被失落掩埋的温暖和美好。 因为想起逝者生前的美好而露出的笑容,都不应该被质疑或贬低,多年以后再想起自己与逝者之间的回忆,也不是因为“放不下”。无论是触景伤情或是突如其来的感伤,不过是身为“人”都会有的情感。 走出辅导室之后,我也重新认识了哀伤辅导这件事。当我们对哀伤有更完整的理解时,也许就能少一点指责,多一点包容地陪伴丧亲者。 编按:本文乃作者口述之内容,由访问网记者余坤恬撰稿。 ▌延伸阅读:《匠心匠言》其他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或视频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网站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否则将视为侵权;若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请注明出处来源及原作者;不遵守此声明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者,本网站将保留依法追究权利。
教主是我
|
黄奕达
堕落的马来亚之虎没有马来亚血统
马来西亚足球队曾经是亚洲的传统强队。马来西亚在1962与1974年亚运会两次夺下铜牌。1972在首尔奥运足球入选赛中,马来亚虎分别以1-0力挫韩国、3-0吊打日本的姿态,昂首挺进慕尼黑奥运会;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足球入选赛,马来亚虎更是以3-0和6-1,把韩国与印尼击溃,并在吉隆坡默迪卡足球场举办的决赛中,以2-1成绩再次击败韩国,取得莫斯科奥运会的参赛权。
更多
郭强生:文学没有思想哪算是文学,那只是娱乐而已⋯⋯
作为一部纯文学作品,郭强生更注重文字的纯粹性,也在打磨中为它赋予了文学的情味......
专访
|
王茜
人物
从病痛到新生:施宇的自我和解之旅
一场没有缘由的病,如同无法预知的人生。施宇拾起笔,将记忆中的“病中日记”,一个字一个字,重重地敲下来......
专访
|
王茜
人物
华研主席姚迪刚:历史需要活化,才能真正流动!
姚迪刚投身华社服务的轨迹像一条不断延展的线,从个人偶然走向族群责任。
专访
|
罗咏琦 · 傅译萱
人物
更多
我没人姓
【我没人姓】我是不认输,只认“舒”的舒腾波
在马来西亚的舒姓,或许只有舒腾波这一家。 他的籍贯来自于从未有过舒姓的潮州。传说他的祖先有11根脚趾头、最高有2.3米。在姓氏上的介绍或许有趣,也常有烦恼。然而,这独一无二的舒姓,依旧让舒腾波感到非常自豪。
专题
|
阮敏瑞
【我没人姓】我姓乡——他们都叫我乡下佬
乡杰豪回想同学曾为他起过的花名,笑着列举道,“最常听到的就是乡下佬、乡下仔,也有试过被叫香蕉……”
专题
|
关家汶
【我没人姓】我不姓尤,也不姓游,我姓由——爱自“由”的由洛羽
在马来西亚这个多元文化交汇的国度,名字与姓氏背后,往往隐藏着一段跨越时空的故事。从“由剑”到“由洛羽”,从中国山东远嫁马来西亚,这位中国媳妇不仅承载着一个家族的姓氏传承,也在异乡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新篇章。她的故事不仅关乎一段跨国婚姻的融合与磨合,更是一段关于身份认同、文化碰撞与追根溯源的深刻旅程。透过她的视角,我们看见一个“稀有姓氏”所代表的家族记忆,也见证她如何以一间私人厨房,在异乡烹出家的味道与归属。
专题
|
张哲斌
【我没人姓】我姓神,但我只是个普通人——神建华
我们听过许多“罕见姓氏”,但姓“神”的神建华,是马来西亚绝对的罕见姓氏。 从中国广东一带到马六甲扎根,再到全国各地,神建华已经是神氏家族在马来西亚的第五代。从小在英文教育体系中长大,无论是“Sun”还是“神”,神建华在朋友圈都是特别的存在。与访问网的访谈过程中,神建华一路笑呵呵,没有印象中身为政治人物的严肃。
专题
|
余坤恬
【我没人姓】我是没出家的“出”家人——出德成
出姓在马六甲仅此一家。追溯回更早,出家人有着蒙古族血统,是木华黎(Muqulai)将军的后代……他们如何来到马六甲,并在此地开枝散叶?
专题
|
梁馨元
>
播客
【对话】梁国忠 X 钟泳健:旅游
播客
|
罗咏琦
【对话】王翠玲 X 吴家润:人工受孕
播客
|
关家汶
更多
工具人
发型师彭俊威:一把剪刀就能做出不同造型
如果只能从众多工具中留下三样工具,那彭俊威一定会选择梳子、平剪以及发夹,因为这三样工具……
工具人
|
封雪莉 · 李佳纹 · 陈诗倪
裁缝师石和平:专业是一步一脚印
在裁缝行业有20年经验的裁缝师石和平(Tracy),缝衣针、大头针、剪刀、弯尺、锁边机、缝衣机、划粉片都是她工作时必要的工具。
工具人
|
封雪莉 · 李佳纹 · 陈诗倪
摄影师林天时:是兴趣就不会疲倦!
摄影师手里的相机,宛如他的第二双眼睛,记录他所看到的一切。
工具人
|
李佳纹 · 陈诗倪 · 封雪莉
舞狮头制作师傅林明国:我是“医”狮头的铁打医生
羊角锤、锯齿型大力钳、手动柳钉枪三样工具,是舞狮头制作师林明国在制作舞狮头时至关重要的工具;有了这三样工具,制作出来的舞狮头才能稳固耐用……
工具人
|
封雪莉 · 李佳纹 · 陈诗倪
电工师傅李家健:只要肯做谋生不是问题
维修电工总有一个不离身的工具箱,沉重的工具箱里放满了各式各样的维修工具,扳手、螺丝刀、钳子、美工刀、测电笔。每样工具承载了电工师傅的刻苦与汗水,工具越是老旧,手艺越是娴熟。电工师傅虽有双灵巧的手,但再灵巧的手,离开了工具,也无法施展手艺。
工具人
|
李佳纹 · 陈诗倪 · 封雪莉
修车技师许荣耀:双手脏黑可那是拼搏的痕迹
卡簧钳、汽车测电笔、汽车诊断仪器,对于从事修车技师的许荣耀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三样工具,因这三样工具能够让他检查出汽车发生故障的原因……
工具人
|
封雪莉 · 李佳纹 · 陈诗倪
蛋糕裱花师区凯宁:灵感来自于生活事物
身为蛋糕裱花师的区凯宁(Rubbii),她的工作离不开“裱花嘴”、“裱花剪”、“裱花钉”、“裱花袋”、“裱花台”这几样工具。
工具人
|
封雪莉 · 李佳纹 · 陈诗倪
制琴师王祺伟:调音是我最值钱的技术
音乐家手握琴弓勾动琴弦,拉出了美妙的音乐,而制琴师王祺伟则用手中的两脚规、凿子 、手刀、游标卡尺、小铁锤、锉刀、刮片、音柱钩,造出了音乐家手中的琴弓和小提琴……
工具人
|
李佳纹 · 陈诗倪 · 封雪莉
>
网热
英美制裁跨国网诈首脑 揭太子集团诈骗帝国黑幕
美国及英国政府联手制裁在柬埔寨设立大型诈骗园区的太子集团及出身中国的创办人陈志。
国际
|
编辑部
校园命案震惊全国! 悲剧酿成谁之过?
大马
|
陈亿佩
谷歌将斥资150亿美元在印度建AI枢纽
国际
|
编辑部
国民党党魁之争:谁能助攻蓝营重返执政?
国际
|
编辑部
更多
娱乐
卢巧音《时间线II演唱会2025—马来西亚站》门票放送 结果出炉!
娱乐
|
编辑部
李玉刚《幻国潮》世界巡回演唱会门票放送 结果出炉!
娱乐
|
编辑部
《逆袭吧,小娘惹!》开镜 中马演员火花连连
娱乐
|
编辑部
更多
分享
校园杀人案:嗜血的媒体,盲目的群众
当网民不知道传播这类新闻和行凶前笔记会造成蝴蝶效应,但我的本科生却在为流量传播的时候,别说我内卷,我真的很自责!
分享
|
叶添鸿
教育的缺口,不在成绩,而在“人”
分享
|
郑珍珊
悲剧之后,我们还在喊“Saya Benci Buli”?
分享
|
廖诗弦
【戏剧评论】《被遗忘的》:当意识流成为形式的陷阱与可能
分享
|
刘加艺
更多
本周热门
本月热门
加入会员
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
下次再说
登入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