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就是生死

不是你的错,我们都尽力了

他仅有10岁,患上血癌3年,医生填写在其医疗报告说他只剩下两个星期至一个月的寿命。

医生和我走进他的睡房,一如往常地为他及其家人提供居家安宁关怀服务。躺在病床的男孩冷静的对医生说:“医生,身体是我的,不要隐瞒我,请跟我说。”

要不是他已经无法吞食,我相信他的父母还是想要继续隐瞒病情。为了积极抗癌,他被迫停学,在医院接受多次的化疗。这一天,男孩终于忍不住提出疑问。

父母时而紧握着他的双手,时而抚摸他秃了的头,俩人红着眼睛,沉默不语。医生望着我,我们很有默契互相点头,表示是时候要和男生继续对谈。

坐在病床旁的医生看着他说:“好的,你想问什么?”

看父母没有阻止他,他大胆提问:“真的不能好了?”

医生点头。母亲看到此回应,忍不住掉泪。

他主动牵着妈妈的手,对她说:“不要哭,不要哭。”

(图片来源:Pixabay)

男孩自动把疑问摆在一旁,先去安抚母亲的伤痛。直到母亲的情绪稍微平息之后,我冒险地问小男孩:“谢谢你这么勇敢地问我们问题,你还想再问些什么吗?”

那一刻,父亲回答男生:“没关系,你会好的。”

避忌谈论死亡的文化会导致我们各自承受病痛所带来的悲伤,大家很少有机会让悲伤流动。难得男孩主动发问,所以我要抓住这个时机。

当病患开口要求了解病情时,请不要隐瞒,也不要急着把一切病情告诉病患,我们应该让病患慢慢发问,也要让病患决定由谁来告知病情。

我看着男孩说:“我知道你鼓起很大的勇气才说出刚才的那一句话。身体是你自己的,我们会为了尊敬你而选择不隐瞒你。你再想一想,你还有什么话要问医生吗?”

他立即就问:“我还有多少天?”显然,小男孩心中早存有疑问,可是,当初没有空间、没有时间让他发问这么重要的问题。

我复述:“嗯,你想知道自己还剩下多少天。”

他点头。

“那你希望这一题问题由谁来回答?”

“医生。”

“好的。我可不可以知道你问这一个问题是因为……?”

“因为我要让我的家人有心理准备。”

男孩有一颗体贴的心灵,他担心父母无法接受自己即将去世的事实,所以,他要让父母从医生的口中听到答案。

我握住他的手说谢谢你,然后请医生告知男孩关于自己的生命期限:“依病情来看,大约是两个星期到一个月左右。”

他对着医生微笑,道谢。

我追问:“我看到你微笑,是因为……?”

“那我就不用痛苦这么久了。”

孩子的父母听后,眼泪不断流下,可孩子却对父母说,“不要哭,不要哭。”

“爸爸妈妈,你们是否也想和他说一些话?”我鼓励父母回应孩子。

妈妈流泪说对不起,男孩依然微笑,他对妈妈说:“不是你的错,我们都尽力了。”而爸爸则抱着他,不说一句话。爸爸只想永远抱着他。

男孩的真诚发问让父母和他紧紧地靠在一起。那一刻,我感觉到这个家庭在当下是允许悲伤发言的。

我和医生继续配合做出陪伴,让他们三人继续把话说开。男孩要求父母在他去世后,把自己他心爱的几个玩具放在棺木里。他交代了所有事情后,还对父母说:“不要忘记我,我爱你们。”

是的。请不要忘记任何一个已经离去的亲人。我们从来都没有要说再见,然而生死离别之际,就让我们的心灵在最后这一次紧紧地靠在一起。

谢谢男孩鼓起勇气,主动把心中的话说出来。他是我生命中很钦佩的老师。谢谢他。祝福他。

延伸阅读:冯以量专栏《就是生死》其他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未经许可不可转载;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9 / 5. 评分人数: 67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冯以量

投入临终关怀及丧亲陪伴的工作,是因为想圆一场梦;圆一场有关善终、善别、善生的梦。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