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明志维新

升学的考量

前两天在脸书看到许慧珊脸书上有人留言提问,升学的考量应该以前途还是兴趣为主,有人很干脆地回答:兴趣。以前面对学生们的询问,我也是这样回答,而且还举出各种理由佐证。回想起来,当时给孩子们的理由大致如下。

,中学教育是博而广,科目多但是都是基础知识,大学则是专而精,科目相对少但是更加专业和深入。专而精意味着选择不多、细节更多。选择不多的意思是没有什么退路;细节更多是指专业科目和理论更细更繁琐。因此如果选择了有兴趣的专业,比较能坚持和如倒吃甘蔗,越吃越甜。

二,很多人大学毕业后未必选择跟大学专业有关的工作。人生旅途有太多的因缘际会,只要足够认真和不断学习,跨领域发展是十分可能的。社会上很多表现良好的前辈,都是勇于跳出原本的专业,跨足不同领域,透过各种努力,开创了精彩的人生。所以趁着年轻,在大学时期可以“稍微”任性,选择有兴趣的科系,不用急着考虑工作和前途。人生长的很,大学科系的选择,不会是人生的一锤定音。

三,中学毕业对未来的人生还没有什么概念,变数也多,不需要急着决定自己的终生职业。人生的成败也不是工作能够决定的。以兴趣开始,逐步深入扩大了解这个世界,再慢慢探索未来人生的计划和理想,只要态度正确,最糟糕的情况也不会饿死人。所以不需要急着以工作来考虑选系。万一出来工作后才发现不是自己喜欢或擅长的,后果可能更加不堪。

后来,早期的一些学生陆续大学毕业投入职场,确实和本身专业没有太大的关系,表现也很不错,颇受公司器重。公司器重的不是他们的专业,而是态度和人品。我也庆幸自己没有误人子弟,给予的意见没有耽误孩子的人生。

只是后来一代的学生却让我产生了动摇,我依然给予选择兴趣的建议,他们也勇于选择了以兴趣为主的科系,可是情况却截然不同。有的孩子选不到有兴趣的科系,因为成绩不达标;有的选到了却毕业不了;有的读了半年才发现自以为有兴趣的科系,跟自己相像的不一样;有的受了一点挫折就改变了自己的兴趣,林林总总,出乎意料的不如人意。

很多人大学毕业后未必选择跟大学专业有关的工作。人生旅途有太多的因缘际会,只要足够认真和不断学习,跨领域发展是十分可能的。(图片来源:Pixabay)

我不断的反思,初步的感想是:不同时代的孩子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学习心态,很难再给予以兴趣作为选系的建议。因为孩子们的生活环境与形式,让他们不足以了解什么叫做兴趣?或者说感兴趣的事物太多。在玩乐中长大的孩子,因为时代的进步,选择太多,他们来不及弄清楚自己真正有兴趣的事物是什么?加上网路盛行资讯爆炸,过多的资讯真假难辨,孩子们根本来不及理解和消化,来不及深入探讨新的资讯又不断涌入。所以现在的孩子不容易有兴趣和方向。

最近因为疫情的关系,一些家庭财务受影响,我更加不敢轻易给孩子任何升学的建议,毕竟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没有深入的理解,不敢轻易开口,以免家长们为难。

而最近恰逢我家老大高中毕业,到了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他的成绩不错,可选择的很多,因此需要考量的因素也很多。我不敢轻易应允他的选择,我希望他多加考虑然后向我说明他的理由。老大的理想是从事政治工作,我很欣慰,但我希望他去弄清楚政治工作即将面对的挑战。

要知道,兴趣不是喜欢而已,一旦成为职业,跟世界上所有事情一样,都是充满困难和挑战的。

我跟孩子分析了政治工作的情况,孩子也积极参与政治活动,甚至在大选期间自愿去助选,忙得昏天暗地。最后选择了法律,因为政治工作需要很多资源,必须有稳定的收入。孩子愿意花时间去参与和理解自己的理想,知道其中的好坏、困难和挑战之后,做出的选择我愿意相信他。他也理解到家里还有两个弟弟,同样需要资源升学,他必须认真和负责任地完成大学课程,几乎没有重来的机会。

之后孩子的选校、报名等等过程,我都让他自己去咨询和处理,不断提出问题,从学校师资学费吃住等等,问他的规划和备案。

我发现与其给予建议,不如引导孩子去摸索去理解,虽然未必万无一失,至少孩子在过程中被逼思考,如何去完成自己的大学和未来的理想,如果不成功又有什么退路,退路的代价是什么。

只要孩子心里有数了,就算情况不如人意,我相信他总会找到解决办法。他的人生,总归要他自己负责的。

延伸阅读:林明志专栏《明志维新》其他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welloflife.com)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7 / 5. 评分人数: 7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林明志

林明志,不像老师的老师。从事教育多年,还是不思长进,对许多新教学观念高度存疑。觉得传统教育理念其实还是很不错,至少老师还是老师,学生还是学生。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