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练达人情

任何感情都需要喘息的空间

有个朋友,三年没回家过年,好不容易高高兴兴回到家了,才到家门,鞋子都还来不及脱,父母一见到,开口就问:“你现在每个月赚多少钱?”

换作其他心性不成熟的人,可能当场就想逃离了,感觉这个家没有一丝温暖,父母像大耳窿:“早知道就不回来,你们只关心钱,根本不关心人。”

还好这个朋友的自我成长和自我再教育做得不错,不把自己当小孩看待,也不把父母当全能全知的理想人物来期待,好声好气地对父母说:“等我把东西放进房间,上个厕所再慢慢聊,我太尿了。”没有因为父母的单刀直入,感觉不到爱或感觉受伤。他选择了一个相对复杂的理解过程,父母不懂我没关系,我懂他们就好。

朋友的这件“回家小事”,让我想起自己当家庭主妇的这些年,开头也一直沿用着类似这样的单刀直入对应老公。我在家一整天,自己想想这个想想那个,等到老公下班回来了,我很本能的,把他当成好像没有离家出去过,好像没有经历过一天的繁复工作流程,没有面对过种种突发状况,心情没有起伏过。他一回来,我就把自己在想的东西,劈头劈脸说出来,而且还不自觉地认为他一定接得上,看他一脸错愕,一脸疲惫的样子,我还会产生凄惨的感觉,想着“原来爱真的会消失……”。

老公会跟我说:“让我喘口气,我有点累。”气氛就不好了。

过了很多年以后我才醒觉,人与人之间,无论关系多么亲密,亲如父母子女,亲如夫妻,适当的过场以及暖身,永远都是需要的,不能事事都像救火那么不假思索,急匆匆的单刀直入,否则就认为是“虚伪”或要不得的“城府太深”,不够坦率。

当家庭主妇的这些年,开头也一直沿用着类似这样的单刀直入对应老公,把他当成好像没有离家出去过,好像没有经历过一天的繁复工作流程,没有面对过种种突发状况,心情没有起伏过。(图片来源:Pixabay)

坦率是一定要坦率的,不然憋死我,但缓一缓,把自己想说的话,分出个轻重缓急,先观察观察才决定要不要说,怎么说,不行吗?这样缓了一缓,很多话就觉得也没必要说了,反正我可以自己写笔记思考人生意义。于是,泡茶给他喝的时候,变成淡淡的问他,今天过得怎么样?给他机会诉诉苦,抱怨一下老板,话题从他那里展开,也挺好的。而且,我越愿意听他讲有的没的,他也越愿意听我讲有的没的,关系更融洽。

现今流行“生活要有仪式感”。其实仪式感到底是什么?对我来说,在最亲密的关系中,真心保留一点客气,给予空间,所作所为自然就带出仪式感了。

和儿子之间,我也差不多这样,保持一点心理距离。他们放学回来第一件事,有时是进厨房跟我打招呼,有时是书包一丢就在院子里打沙包,我静静感受他们走进走出所带动的风,唔,有煞气,就等着,等他们自己忍不住来跟我说。

一个妻子和母亲的成长,不是突然形成的,必然经历很多挫败和困惑。我还记得长子成长到某阶段时,我一开口说话,他的脸趿拉下来,不耐烦的啧一声说:“又来了!”直接翻我白眼的那一天,我好震撼,心想我真的有这么令人讨厌吗?我到底一直在重复着什么?我表达关心的方式出了什么问题?想来想去想不通,只好先学闭嘴,尽量少说话。心会很痛的。但是如果不选择改变,自己做妈妈的不成长,以后还会更痛。

以后,我搞不好,也会成为孩子三年没回家,一回来,我劈头就问“你现在每个月赚多少钱?”的妈妈,儿子表示不耐烦,我还可能认为他不孝顺,有毛有翼就给母亲脸色看,找老公发脾气,老公也不理……不堪设想,实在太惨了。

长痛不如短痛啊。

延伸阅读:练葵芳专栏《练达人情》其他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6 / 5. 评分人数: 55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练葵芳

旅居法国大马作家,现为全职妈妈。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