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我是90后

有一种差,叫“妈妈觉得差”

“老师,我的孩子成绩出了。”

咚咚。信息发来,我还没来得及打开来看,妈妈就接着说:“他真的考得很差,我头都痛。我都不懂要怎样教。”

我打开来看,平均89分,全级第六名。

耐人寻味的是,在更早之前,他孩子才把成绩转发给我,略带炫耀的语气说:“老师,你看我还不错叻。”

我问孩子:“怎么样,你满意吗?”

孩子说:“我非常满意啊,妈妈讲我不够好,妈妈说我应该是要考得更好的。”

身为老师,我常常夹在学生与家长之间。

每当家长发成绩给我的时候,我都习惯性地问家长:“孩子觉得怎么样?他们满意吗?”

而往往的答案都是:“他们只是顾着玩,不管的啦。”

殊不知,孩子其实常暗地里地把成绩发给老师。

无论这孩子平时有多顽皮,又或者多么优秀,他们都有一种微妙的相似之处,那就是希望从老师的回应当中,寻找对自己的肯定。

有一次的课堂上,我让孩子在白纸上画四个不一样的长条,然后分别涂上颜色。

一个是自己对自己成绩满意度以及一个爸妈对自己的满意度;另外一个则是自己认为自己的幸福度以及爸妈认为的幸福度。

后来发现,孩子对自己成绩都是80%满意的,而爸妈对自己的成绩平均只有20%满意。

另外,孩子认为自己的幸福只有40%,家长却认为自己100%幸福。

我并不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这也不是专业的科研调查。但这起码,让我更了解孩子一些。

有的时候,父母天罗地网地对孩子掌控,孩子是知道的。当家长要求孩子都达到自己的目标的时候,往往忽略了这或许会进而导致孩子在家中得不到肯定。

(图片来源:Freepik)

你现在认为他们还小,就是应该要听爸妈的话。

我只能说,现在反弹效果可能看不出,但是等他们升到高中,你就知道滋味了。

因为在家里得不到的肯定,他们就会往外去找。

他们总会遇到肯定他们“成绩不好也没关系”的朋友,肯定会遇到会欣赏他们画的“韩妆”的闺蜜,肯定也会遇到“承诺无条件爱他”的异性。

真正的叛逆,就埋下了伏笔。 而且,转变最大的,往往是小时候最听话的孩子。

教书这段时间,我发现孩子都有两个面相,一个是他们在家里的表现。无论他们在中心、在学校多么威风,他们从踏入家门、放下书包的那一刻,就开始扮演了“孩子”的角色。

身为孩子,特别是在长幼有序的环境之下,他们往往是缺少话语权的。妈妈煲了什么凉茶就喝什么凉茶;几点该睡,就几点睡。

也正是因为少了话语权,家长往往也低估了他们的能耐。一旦他们离开家里,他们在同侪之间的竞争、社交、相处,往往比家长想象的更有张力。

平时乖巧文静的孩子,在学校可是呼风唤雨的班领袖,这样的例子,如果这里有当过老师的读者,我相信他们也会默默点头。

所以,千万别低估了孩子的力量。

很多家长都说,我对孩子有要求,是为了孩子好,担心他们以后没有好的出路。

面对这样的回应,我都会说:有要求是好的。总要有要求,才会进步,而管教也是家长的责任。我对这点,完全没有异议。

但与此同时,家长也应该审视自己对孩子设下的标准是否合理。

每天练琴三个小时,练到孩子听到钢琴的声音都想吐,还想培养孩子对音乐的热忱?

只要孩子不得第一就唉声叹气,孩子看到你的脸色都想哭了,你还指望他们享受学习?

每个人都只能当人一次,你是这样,你的孩子也是。

我们都担心未来,但孩子不应该承担你不合理的焦虑。未来的事还没发生,那就别让未来,破坏了孩子们与你的现在。

“我这是为你好”不是绑架孩子的借口。

觉得这句话没有问题的家长,不妨换位思考,如果你的老板这样对你说,“让你加班都是为你好”,你会有多想吐?

最后,在这里对各位父母说,想要当“老大”,让孩子都听你的,就要当个温暖、让人感到安全感的“老大”。毕竟这样,团队才会为你卖命。

职场是如此,亲子亦然。

希望大家都能当个温暖的“老大”。

延伸阅读:偷偷专栏《我是90后》其他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7 / 5. 评分人数: 23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偷偷

原名廖诗弦,90后诞生的新闻记者。先是拿药剂系奖学金、再去念了中文系、最后选择当记者。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即兴剧,无需固定脚本,只需勇气和创造力。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